地提了出来。
因为不像于戡的路数。
“我很小就觉得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编剧好像描绘坏人要比好人顺手得多,坏人很可信,好人就觉得假。
我以前也这样。
”于戡突然笑,“我好像想象人的阴暗面好像容易些,简直无师自通。
”
谭幼瑾低着头,心想所以他以前会怀疑她对他别有所图?
“因为你,我对好人多了一点儿想象力。
”
谭幼瑾没让惊讶露出来,笑道:“你很会夸人。
”
于戡明显对她的回答不满意:“我像是随时都会撒谎吗?”
“我不是这意思,你好像只能看到我的某个角度。
”拍照也是拍她最好看的一面。
她低头喝水,等水见底才说,“哪个老师那么没溜,天天把自己的阴暗面暴露给学生,你看到的当然都是最好的一面。
”而且她那时欣赏他,当然对他好。
“那你觉得你哪里坏?也让我看看。
”
于戡望着她,好像要发掘出她不为人知的一面。
谭幼瑾站起身,去给自己的杯子舔水。
水壶里的热水都倒完了,谭幼瑾又按了加水键。
听着水流进壶里,谭幼瑾突然笑道:“你这么给我戴高帽子,我还哪里敢把我不好的暴露给你。
”没等于戡回答,谭幼瑾就说:“不早了,你赶快回家休息吧。
”
这是要逐客了,于戡很识趣地道别,跟谭幼瑾说明天见。
他走得太迅速,连外套都忘了拿。
等他出了门,热水壶里的水开了,谭幼瑾才想起他的外套搭在衣架上,雨伞也没拿。
等她走到电梯,电梯显示在一层。
她马上给于戡打电话,让他在楼下等她。
于戡并没在电梯口等她。
谭幼瑾走到单元楼门口,才看到于戡,他身上又被打湿了。
这人走得可太快了。
“你没打车吗?”
“这天不好打车,骑车过去也没多远。
”于戡看到谭幼瑾手里的黑伞,问,“要不要出来看看?”
就在谭幼瑾犹豫的当儿,于戡已经把单元门打开,顺走了她手里的伞,砰的一声伞打开,于戡在门外等着谭幼瑾出来。
“今天不看,明天晚上就看不到了。
”
谭幼瑾和于戡不一样,这些年看见过许多次雪,然而她也被他的兴奋感染了,自动走到了伞下。
伞下只有她一个人,谭幼瑾说:“现在不是白天,你还是进来躲会儿吧。
”
雨夹雪落在地上,很快结成了冰。
“又不是夏天的暴雨,落在身上简直没有感觉,而且我有帽子。
”他的家乡冬天时常下雨,而这种淅淅沥沥的雨天,他从不带伞。
偶尔错估了雨势,雨下得比他想象得大,有人邀请他共打一把伞,他也从来都是拒绝。
两个人打一把伞的结果,就是两人都会淋雨,倒不如一个人独自打。
谭幼瑾心里笑他幼稚:“你以前也从来都不打伞吗?”
“除非雨下得太大。
”于戡笑道,“但是雨太大,伞的作用也有限。
”有段时间他父亲来北方发展,他临时和他母亲同住,是八月份,一次遇到大雨天,他倒带了伞,可惜伞骨被刮折了,避了一会儿雨发现雨量并没有减少的趋势,只好冒雨往回走,整个人被暴雨洗了一遍,回到他母亲的房子带了一身的雨水,其他人正在吃饭,最先注意到他的是保姆,看见他让雨水淌进了家里,小声抱怨道:“真麻烦,一会儿还得收拾。
”他当然也没有为此觉得抱歉,反而像一条狗似的抖落自己身上的雨,地板上更脏了。
他对着地板笑,恶作剧得逞的那种笑容。
没几天,他就搬走住校了。
他又花钱买了一把新雨伞,雨伞很结实。
四周的白都掺了颜色,白得一点儿都不纯粹,和上次的大雪完全不一样。
上次脚踩在地面上,还有咯吱咯吱的响声,这次则悄没声的。
脚下的雪已经被行人的脚印踩实了,硬梆梆的,一不小心就有滑倒的风险,她仔细盯着地面,路灯的光映在掺着灰色的雪面上,一步步都走得很小心。
她注意到于戡的鞋子,他好像把家乡的习惯一直带到了这里,从来没穿过棉鞋。
突然她注意到于戡的鞋面和地面打滑,下意识地用手抓他的胳膊。
谭幼瑾嘴里的“小心”刚出口,于戡的脚已经稳稳地走在路面上。
她把手忙缩回口袋里,解释道:“我以为你刚才要滑倒了。
”
“你走路这么小心,很怕滑倒吗?”
怕滑倒怕骨折怕一切意外,当然现在好一些,如果真滑倒扭伤了,实在麻烦可以请护工,不用麻烦母亲。
她小时候惧怕一切有风险的事,一半是因为真出了事后果要她母亲承担,她自己承担不了。
她这一点倒是像她母亲,周主任做事风风火火,但在健康上却是很小心,因为真有了意外,丈夫不能回来,家里非但没有人可以依靠,还有一个孩子要依靠她。
谭幼瑾怀疑自己对风险的厌恶在幼时就已经生成了,她反问道:“你不怕吗?”
“怕吧,但我觉得我不会跌倒。
我以前很喜欢在地面上溜冰,不用花钱也没限制。
”于戡很大方地说,“你如果怕的话,可以挽住我的手。
”
“不用。
”谭幼瑾心里哼了一声,自负的人。
【??作者有话说】